阴阳源自古代中國人民的自然觀。古人觀察到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大自然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學的思想方式,歸納出「陰陽」的概念。早至春秋時代的易傳以及老子的道德經都有提到陰陽。陰陽理論已經滲透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學,曆法,中醫,書法,建築堪輿,占卜等。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两者是种属关系。
字義[]
阴、阳两字的古義是背日和向日,起初并无任何哲学内涵。
- 阴,《说文解字》曰:「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说文系传》 曰:「山北水南,日所不及」。
- 阳,《说文解字》曰:「高明也。」《说文解字义证》:「高明也,对阴言也。」
陰陽論[]
中國的傳統學術中,有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及「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的觀念。老子在《道德經》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陰陽的特性如下:
- 兩者互相對立:萬物皆有其互相對立的特性。如熱為陽,寒為陰;天為陽,地為陰,說明了宇宙間所有事物皆對立存在。然這種相對特性並非絕對,而是相對。如上為陽,下為陰,平地相對於山峰,山峰為陽,平地為陰;但平地若相對於地底,則平地屬陽、地底屬陰,可見陰陽的相對性關係。
- 兩者相互依靠、轉化、消長:陰陽存在著互根互依,互相轉化的關係,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任何一方都不可能離開另一方單獨存在,因彼此的消長,陰陽可以變化出許多不同的現象分類。
- 陽的代表:天、父、雄性、熱、晝、表面、過去、破壞力、單數。
- 陰的代表:地、母、雌性、寒、夜、裡面、未來、包容力、複數。
陰陽家[]
中國春秋時代的陰陽家認為天文氣象是「天道」,為天下綱紀。為政者「順天則昌,逆之則亡」。陰陽學說認為宇宙間所有事物皆有陰陽兩個屬性,他們相互依靠、相互制約、存有相互轉化的關係。
《史記》司馬談<論六家要旨>;「嘗竊觀陰陽之術,大祥而眾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故曰: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
劉向、劉歆《漢書》,《藝文志》記載「陰陽家者流,蓋出於羲和之官,敬順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此其所長也;及拘者為之,則牽於禁忌,泥於小數,捨人事而任鬼神。』
天文[]
《淮南子·天文训》讲天地的起源和演化问题,认为天地未分以前,混沌既分之后,轻清者上升为天,重浊者凝结为地;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二气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可见,阴阳是两种哲學上(非科學)的基础粒子,古人認為是宏观物质形成的基础。
太極之陰陽[]
道家太极陰陽图
大約在北宋年間,出現了道教的太極圖。太極圖以一條曲線將圓形分為兩半,形成一半白一半黑,白者像陽,黑者像陰,白中又有一個黑點,黑中又有一個白點,表示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分開的兩半,酷似兩條魚,所以俗稱陰陽魚。
中醫之陰陽[]
陰陽學說原自中國古代人民的自然觀,古時的人民從生活中,觀察到各種對立的自然現象,它是一種相對的而非絕對的概念,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並歸納出「陰陽」的概念,故《黃帝內經》中的《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認為:「陰陽者,天地之道也。」由此,中醫學發展出以人體陰陽虛盛為判斷疾病與治療方向的指標。 人體不同的部位、組織,以至不同的生理活動,都可劃分為陰陽兩類,例如:
- 背為陽、腹為陰;
- 外為陽,內為陰;
- 上為陽,下為陰;
- 動為陽,靜為陰;
- 流動性佳為陽,流動性差為陰;
- 力與精神為陽,體液與溫度為陰。
按照同樣道理,身體每一經絡系統都分為陰與陽,不同的病症類型亦可按陰陽劃分,故有同病不同治的說法,就是因其『陰陽消長』不同而來。阴阳既相互对立统一又能相互转化
根據《素問·陰陽離合論》:「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故陰陽可無限細分,而這概念亦應用於中醫學上,以解釋生理活動的不同狀態。例如:五臟為陰;當中的每一個臟器,其活動狀態又可細分為陰陽,如肝陰、肝陽;腎陰、腎陽等。
现代阴阳科学化的新概念[]
数理阴阳与实质(邓宇等, <<数理医药学杂志>>1999年 第01期 )
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两者是种属关系,在哲学和逻辑中与阴阳概念联系比较密切,并且最为接近的就是"对立统一关系"或"矛盾"。对立统一是两事物或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的关系;矛盾关系是在同一个属概念下两个种概念之间的一种不相容关系.这两个种概念就是阴和阳。对立统一规律是“阴阳”的上位属概念,阴阳则是对立统一的两个下位种概念。阴阳是互不相容又紧密联系的两个对立面的一对性态或属性。阴阳的内涵互相否定,一个概念“阴”肯定对象的阴的属性,另一个概念“阳”则以否定阴概念所肯定的属性,作为阳对象的属性;阴阳的外延互相排斥,又相互互补,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外延的和或并。 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中两个不同性态、属性的一对哲学或逻辑范畴的概括,就是两事物或一事物即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反相承的一对并列的种概念。 阴阳是属性,是性态,是事物特性相对或相反性态的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是一对事物或同一事物两个方面,两种性态的表现。
參考文獻[]
- 上海中醫學院,《中醫學基礎》,商務印書館 (香港)有限公司,2005,香港,ISBN 962-07-3014-3
- 魏哲彰,《人體圖形》,世茂出版社,2005,台北,ISBN 957-776-354-5
- 邓宇,等; 藏象分形五系统的新英译,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年
- 邓宇等,数理阴阳与实质,数理医药学杂志 1999年
- 邓宇等,阴阳的科学本质及数理化建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2:59-61.
- 邓宇等,中医分形集,<<数理医药学杂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