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莱塞克 | |
---|---|
File:Felix Draeseke by Robert Sterl.jpeg | |
全名 | Felix August Bernhard Draeseke |
出生 |
1835年10月7日 科堡 |
逝世 |
1913年2月26日 德累斯顿 |
所屬時期/樂派 | 浪漫主义 |
擅长类型 | 管弦乐,室内乐 |
代表作 | 四部交响曲,交响前奏曲《彭特莱西亚》,钢琴协奏曲,三首弦乐四重奏 |
费利克斯·奥古斯特·伯恩哈德·德莱塞克(德语:Felix August Bernhard Draeseke,1835年10月7日-1913年2月26日),德国作曲家 钢琴家 教育家。8岁即开始尝试作曲。早年曾就读于莱比锡音乐学院,1856年起在魏玛跟随李斯特与工作,同年拉夫正好离开。1861年他到卢塞恩工作,回国后定居于德累斯顿。
1861年他又到卢塞恩工作,回国后定居于德累斯顿。1884年在德累斯顿音乐学院任职,从而解除了原先经济上的困难。1892年成为皇家撒克逊音乐学院教授,1913年在德累斯顿去世。他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著名的德国作曲家之一,作品被广泛演出。[1]他的音乐风格更接近于门德尔松和勃拉姆斯,擅长对位,但有时较为晦涩。由于其作品在二战时被纳粹德国用作为宣传工具,所以出于种种原因战后音乐界在某种程度上选择避开他的作品。不过现在他的作品已经越来越多得到重新的关注。
费利克斯·德雷塞克(Felix Draeseke)被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称为“巨人”,是新德国学派的主要作曲家 钢琴家 教育家之一。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德莱塞克的音乐受到指挥家阿瑟·尼基什(Arthur Nikisch),汉斯·冯·彪罗(Hans vonBülow),弗里茨·雷纳(Fritz Reiner)和卡尔·伯姆(Karl Böhm)等著名艺术家的表演和高度重视。
参见[]
- 古典音乐作曲家列表
注释[]
- ↑ M. Guiérrez-Denhoff and H. Loos, Eds.Felix Draeseke: Chronik seines Lebens. Gudrun Schröder Verlag, Bonn,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