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律 维基
Advertisement
西貝流士
File:Jean sibelius.jpg
全名 Johan Julius Christian Sibelius
Jean Sibelius
出生 1865年12月8日
海門林納
逝世 1957年9月20日
耶爾文佩
代表作 七部交響曲,交響詩《芬蘭頌》《傳奇》《波希奧拉的女兒》《大洋之女神》《夜騎與日出》《塔皮奧拉》,管絃樂《卡累利亞組曲》《列敏 凱寧傳奇曲四首》(包括《圖翁涅拉的天鵝》)《悲傷圓舞曲》(出自戲劇配樂《庫奧萊瑪》),小提琴協奏曲,戲劇配樂《暴風雨》

西恩·西貝流士芬兰语Jean Sibelius,1865年12月8日-1957年9月20日),芬蘭音樂家,民族主義音樂浪漫主義音樂晚期重要代表。

生平[ | ]

西貝流士出生在芬蘭海門林納,父親為一名醫生,但在他3歲時便因長年照顧飢荒災民而惹上傷寒而過身,後隨母親回娘家生活[1]。因歷史因素、地域原因及文化差異,西貝流士自少便在瑞典語的環境下長大,反而是後來因想考進一所能直升中學的芬蘭語學校,才開始學習芬蘭語。[2]

童年時期外婆為西貝流士提供了不少學習音樂的機會,轉入芬蘭語學校後,西貝流士開始學習小提琴,亦參與了學校的樂團訓練,也開始寫了一些小品樂曲[3],中學畢業後,他考進赫爾辛基大學學習法律,同時也獲特別安排,於赫爾辛基音樂學校(今西貝流士音樂學院)學習音樂,師隨韋格流士英语Martin Wegelius學習作曲;華斯耶夫(Mitrofan Wasiljeff)學習小提琴。西貝流士對音樂的興趣與日俱,最後決定留在赫爾辛基音樂學校學習。24歲時赴柏林維也納深造。三年後回芬蘭作了第一首音樂詩《薩迦》(「傳奇」),立即轟動。1899年,他創作了著名的《芬蘭頌》。西貝流士不喜歡城市的喧囂,而選擇居住在鄉村,靠政府的年金過著舒適的創作生活。1911年,他接受了喉部大手術。1926年後,基本停止了創作活動,其原因成為音樂史上的未解之謎之一。

著名作品[ | ]

  • 芬蘭頌》—西貝流士的代表作;
  • 7首交響曲,其中第2號交響曲 (西貝流士)英语Symphony No.2 (Sibelius)為最常演奏;
  • 小提琴協奏曲 (西貝流士)英语Violin Concerto (Sibelius)》,唯一的協奏曲,但亦是一首非常熱門的音樂會曲目,被譽為繼貝多芬孟德爾遜柴可夫斯基的「第四大小提協奏曲」;
  • 卡累利亞組曲英语Karelia Suite》;
  • 藍敏凱寧組曲|Lemminkäinen Suite英语》,當中的《圖翁內拉的天鵝》以英國管作為獨奏樂器而經常被單獨演奏;
  • 憂鬱圓舞曲英语Valse triste (Sibelius)》,選自劇樂《庫歐雷馬》,與《圖翁內拉的天鵝》一樣,常被單獨演奏;
  • 波希奧拉的女兒》;
  • 塔皮奧拉英语Tapiola (Sibelius)》,西貝士流封筆的最後主要作品。

音樂[ | ]

西貝流士的創作重心是管絃樂作品。他善於使用管樂器營造出陰鬱,幽森的氣息,令人聯想到芬蘭的自然風景,同時也善於表達雄壯,恢弘的音樂效果。雖然許多人將他歸類在民族樂派下,在音樂語言上,基本上呈浪漫主義風格,但後期部分作品的和聲有所突破。西貝流士是一位較為保守的作曲家,其優秀作品雖然數量較多,水準也很高,但大部分其他作品,特別是非管絃樂作品則多數屬於沙龍音樂性質,意義不大。

評價[ | ]

西貝流士的音樂對英國美國作曲家影響尤大,在英美兩國他曾被視為最重要的當代作曲家。許多英國作曲家,如巴克斯班托克艾爾蘭等都曾模仿西貝流士的創作風格。另外,勳伯格也認為他是當代最重要的交響曲作者。但是,隨著浪漫主義的退潮,對西貝流士的評價也逐漸歸於理性化。

軼事[ | ]

一款著名的作曲軟件“Sibelius”以西貝流士的姓氏命名。

參見[ | ]

  • 古典音樂作曲家列表

外部鏈接[ | ]

注釋[ |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