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 01:25
Jurassic World: Dominion Dominates Fandom Wikis - The Loop
您喜欢这个视频吗?
打开音效
行星组曲 The Planets | |
作品類型 | 管弦乐组曲 |
---|---|
作曲 | 古斯塔夫·霍尔斯特 |
創作時間 | 1914-1916年 |
作品編號 | Op. 32 |
樂派 | 现代乐派 |
首演 | |
時間 | 1920年11月15日 |
地點 | 伦敦 |
《行星组曲》(The Planets suite Op. 32)是一组由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完成于1914年到1916年之间,全曲由7个乐章组成,分别以太阳系中的7个行星命名。首次私下演奏在1918年9月29日的皇后厅(Queen's Hall)进行,指挥者为阿德里安·鲍尔特(Adrian Boult);第一次公开演出则是在1920年11月15日,是由阿普莱比·马修斯(Appleby Matthews)指挥。[1]霍尔斯特又于1922年10月27日为伦敦交响乐团录下了该曲的第一张唱片。[2]
特色[]
这部管弦乐使用的乐队阵容十分庞大,甚至加入了当时仍未普及的新乐器,包括低音长笛 (等同现在的G调中音长笛)、低音双簧管(比双簧管低一个八度)及较常在管乐队使用的上低音号。同时也使用了管风琴和两组女声三部合唱团。全曲七个乐章以七个行星的名字命名: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这更多的是出于占星学上的意义而并非天文学,乐章的标题可能起源于《The Art of Synthesis》这本书[3]。
配器[]
|
|
内容[]
全曲的七个乐章都有属于自己的标题,这些标题也与乐曲的主题相关:
播放此文件時有問題?請參閱媒體幫助。 |
播放此文件時有問題?請參閱媒體幫助。 |
木星,欢乐使者
第四乐章,斯基德莫尔(Skidmore)大学管弦乐团。 | |
播放此文件時有問題?請參閱媒體幫助。 |
播放此文件時有問題?請參閱媒體幫助。 |
- 火星——战争使者(Bringer of War):以紧张的5/4拍弦乐开头,为了营造一种咄咄逼人的气氛,乐队使用一种不常见的演奏技术: 用打击乐及弦乐器的弓杆击弦。[4]主旋律混乱而又充满压迫感,第二主题则由上低音號和小號對答而组成。[5]
- 金星——和平使者(Bringer of Peace):平和的开头,采用了柔和的木管乐器。以独奏号声起头,接着是长笛和单簧管的有序加入,小提琴、竖琴和钢片琴的运用也使得乐曲的主题更加趋于平缓。
- 水星——飞行使者(the Winged Messenger): 欢快的急板谐谑曲,也是全曲最短的乐章。同时使用了两件键盘乐器,该章的两个主旋律由6个同样的小片段组成,如果将第一旋律分解为强-弱-弱-强-弱-弱,则第二旋律就为强-弱-强-弱-强-弱。
- 木星——欢乐使者(the Bringer of Jollity):全曲中最恢宏的部分,该乐章也经常被独立拿出来演奏。全乐章内容多变而雄伟,有些部分十分相近,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式将其分为数个篇章。大致上来说可以分为相近的一、三部分和它们之间气势恢宏的第二部分,第一、三部分可以进一步区分出若干小节,乐章的最后使用了定音鼓。
- 土星——老年使者(the Bringer of Old Age)土星也常被单独演奏,开头使用长笛、大管、竖琴营造出两个相互交替的节奏,暗示老年人的步伐。[6]
- 天王星——魔术使者(the Magician)全曲可分为4个片段,首先是辉煌的巴松管作为开始,然后则又转而低迷起来。整个乐章中不断变换着乐器,风格也在激昂和和缓之间转换,以达到扑朔迷离的魔幻效果。[7]
- 海王星——神秘使者(the Mystic)宁静而和缓,充满朦胧感。乐章最后有悠扬而飘渺的女声合唱,但在实际演奏时这部分合唱也常常被省略。
影响[]
行星组曲中的乐章常作为电影、游戏配乐[8]或者是影响配乐作者的创作[9],然而整组乐曲却很少被人记住。
组曲中的一些乐章,尤其是《木星》常被填词演唱,例如英国民谣《我宣誓向祖国效忠》(I vow to thee, My country),后来英国歌手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演唱改编该民谣的《Running》、平原绫香演唱吉元由美填写的日文歌词、本田美奈子演唱岩谷时子填的日文版歌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