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律 维基
Advertisement
  1. REDIRECT T:Medical small

{{Ambox/core

|type = style
|image = File:Ambox rewrite.svg
|smallimage = File:Ambox rewrite.svg
|imageright = 
|smallimageright = 
|class = ambox-style 
|style = 
|textstyle  = 
|smalltext  = 
|talk = 
|issue = {{#if:|| }}本条目不符合維基百科的质量标准,需要完全重寫。
|fix = {{#if:|| }}請在討論頁中討論相關議題,並參考更优秀条目写作指南。
|date = 
|info = 

}}

臟腑(或五臟六腑)是中醫对內臟的總稱。根據《素問‧五臟別論篇》,「臟」指的是人體內的五臟,即:,主要功能為受乘和傳化水穀並積存精氣;以及六腑,即:小腸大腸膀胱三焦,主要功能為生化和蓄存精氣。

中西醫之辨

中醫的臟腑,與西醫提出的臟腑的生理結構並非相同。「象」指的是五臟六腑發揮功能時所呈現的表象。結合陰陽五行及臟象學說,五臟六腑的機能,可視為一種「表裏對立」和「生化剋制」的作用,以「臟」為「裏」,以「腑」為「表」,並歸納出各個臟腑的表裏對立關係;若整合臟腑於陰陽學說,則相對於腑時,臟屬陰。根據《素問‧金匱真言論篇》,「肝、心、脾、肺、腎皆為陰也。」

此外,除了五臟,「心包絡」亦為臟,於六腑中的三焦相表裏;由於病理變化與心相似,亦常於針灸以外的醫術中視為心的外圍,故亦歸屬於心。還有子宮(女子胞),統稱為「奇恆之腑」,由於它們功能似臟非臟,似腑非腑,形同於腑,其功能又似臟,故取此一統稱。

臟腑在生理上的功能特點具有指導臨床實踐的意義,如臟有病多見虛證;腑有病多見實證;臟實者可瀉其腑,腑虛者可補其臟。每個臟腑各有它的功能活動,並通過經絡營衛血氣等彼此連絡及互相協調平衡以維持生命。

陰陽五行下的臟象學說

File:Glio 5elements.gif

根據五行學說臟腑間的相生相剋關係

五臟

五臟分別與五行對應,即心火、肝木、脾土、肺金、腎水[1]。各臟器又有個號的相生、相剋關係,並依次序產生連續的關係:

  • 五臟的相生關係: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腎、腎生肝。
  • 五臟的相剋關係:肝剋脾、脾剋腎、腎剋心、心剋肺、肺剋肝。

根據陰陽學說,每個臟器又可根據其生理活動,分為陰陽兩類狀態,且兩個狀態必須協調,臟器才能正常運作;否則便有可能影響臟器本身的功能,若按上述五行的對應,陰陽失調更會進一步影響其他臟器的正常活動。

六腑

六腑對應經絡中的陽經,如足陽明胃經手少陽三焦經等。

现代藏象

藏象五系统

邓宇提出现代广义的藏象五系统:系统、系统、系统、系统、系统[2][3] [4][5][6]

此[分形]系统以西医的‘脏器’为‘’,中医经络,西医的各种管道、通路为‘线’,即自相似的“点-线状”大系统,五行,五系统,五脏,五腑(六腑),全息,五指(趾),耳(穴),五华,五液,五志,五味,五色,五官...等分形五系统。此“点-线”分形结构,不是局限在欧几里德几何的0维,1维的整数维,是几何维数2点几=[分维],已经有立体“体”的概念,各子系统如下

系统

《内经》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主神志,主血脉,主汗,开窍于舌等。位于胸腔之内,斜位于胸腔中纵隔内,膈膜之上,两肺之间,2/3位于正中线左侧,1/3位于正中面右侧,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形似倒垂未开之莲蕊,外有心包护卫。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起着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小肠与心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肠相为表里。

系统

肝主疏泄,魂之处,藏血,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表现在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以及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三方面。肝位于上腹部,横膈之下。

系统

脾土藏,统血,谓之主,开窍于口,主肌肉,运化水谷,主升清,后天之本,主四肢其华在唇,统血益气,在志为思,藏意生思,思伤脾。在液为涎;藏营,司运动,与胃相表里。在解剖上,中医的脾是仓廪之官,没有具体的位置,一般认为是抽象化的脏器。分形的产物,虚解剖,实功能的单元。

系统

系统

註釋

  1. 中醫採用今文經家說法。古文經家說法為,脾木、肝金、火肺、腎水、土心。詳見《說文解字》。
  2. 邓宇,朱栓立,徐彭等,经络英文新释译与实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8):615
  3. 邓宇,等; 藏象分形五系统的新英译,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年
  4. 邓宇等,数理阴阳与实质,数理医药学杂志 1999年。
  5. 邓宇等,阴阳的科学本质及数理化建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2:59-61).
  6. 邓宇等,中医分形集,<<数理医药学杂志>> ,1999

de:Organuhr en:Zang-fu ja:五臓六腑 pt:Teoria dos órgãos Zang Fu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