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 |
太极图 |
中医理论 |
气 - 阴阳 - 五行 |
脏腑 - 经络 |
望闻问切 - 辨证论治 |
四气五味 - 君臣佐使 |
治疗方法 |
中药 - 针灸 - 推拿 |
导引 - 气功 |
中医经典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伤寒杂病论 |
基础学科 |
中医基础理论 |
中医诊断学 |
中药学 - 方剂学 |
温病学 - 针灸学 |
中医史 - 各家学说 |
临床学科 |
中医内科 - 中医外科 |
中医妇科 - 中医儿科 |
针灸科 - 骨伤科 |
中医眼科-中医耳鼻喉科 |
民间疗法 |
推拿 - 刮痧 - 拔罐 |
其它 |
中医学家列表 |
祝由十三科 - 马医科 |
气是中国哲学、道教和中医学中常见的概念。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将气的概念,抽象化,成为天地一切事物组成的基本元素,有着像气体般的流动特性。认为人类与一切生物具备的生命能量或动力,也被称为是气,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均是气的运行与变化的结果。中医学认为气是人体的第一道防护线,聚于体里保护着脏腑,而流散发于肤表以防外邪侵入而导致疾病发生。
气的最新诠释:1996年模似西方四元素的气是“信息-能量-物质-功能等”混合统一体的突变式的解释[1] [2][3][4] [5]。
字源[]
氣源自于古字气,最早是云气的意思,是个象形字[6]。它有呼吸、气息的意思[7],也有米饭的意思[8]。它很快被引申,具备天气、气候、节气、气味乃至于风气、流行等等意思,也发展出许多异体字,如炁、饩,在唐朝之后逐渐定型为氣。
至宋代之后,道教思想家为了区别先天的气与后天的气,采用古字炁来代表先天的气,代表无极,氣则被当成是后天的气,为太极。这两个字的意义又被分开。但是除了道教文献之外,通常都以氣来概括。
中医学[]
在中医学中,气与血合称为‘气血’,认为是构成人体及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能量,同时也具有生理机能的含义。气与体温相近,故对于过寒过热的内外在环境变化时,气就可能受干扰而影响人体健康状态。中医认为气按其不同的功能、特性及运动再细分类为元气、宗气、营气及卫气。气集合、气元素[9][10][11][12][13][14][15]。
中药学[]
气味,味道:在中药学中,指含有挥发性物质的药物的特殊气味。
现代解释[]
1959年,秦伯未提出‘气的物质说’。1962年,罗石标提出‘气的功能说’。同年,(1962年),危北海提出‘气的两义说’。令外,还有李德新的“气是物质与功能的统一说”、黄坤仪等的“人体气场说”、李梢等的“气与熵流说”,及吴邦惠的“气的序参量说”。
1996年,邓宇等认为中医的气是现代生物学已经发现和尚未发现的生命活性三要素:“信息-能量-物质”流的统一体。
血液循环共振理论认为在血液循环的俱共振的现象,血管有其特定的共振频率,器官及穴道同样有其特定的共振频率。器官或穴道与动脉因为耦合振动进而产生分频现象。人体器官系统都有各自的频率,把相同谐波共振的器官归为同一类,则自然得到内脏与经络关系。五脏及其经络归属低频,故属阴;六腑及其经络,归属高频,故属阳。“气”由共振之理论看来,就是心脏所打出来压力能量的表现,当某器官系统气不足,则压力亦为不足,器官中微小动脉括约打开时,血液就无力量再射入微血管中进而营养组织,所以此器官系统就会因气不足而缺血,自然就缺乏营养,缺氧及抵抗力等,进而造成代谢之废物累积,累久而之,人体百病皆可由此而来。
相关条目[]
- 气功
- 气学
- 张载 (子厚)
- 罗钦顺
- 物质 (-dynamics)
注释[]
- ↑ 邓宇等,藏象分形五系统的新英译,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
- ↑ 邓宇等,数理阴阳与实质,数理医药学杂志 1999年。
- ↑ 邓宇等,阴阳的科学本质及数理化建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2:59-61.
- ↑ 邓宇等,中医分形集,《数理医药学杂志》,1999
- ↑ 邓宇,朱栓立,徐彭等,经络英文新释译与实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8):615
- ↑ 《说文解字》:“气,云气也,象形。”
- ↑ 《集韵》:“一曰息也,或作氣、炁。”
- ↑ 《说文解字》:“馈客刍米也,从米气声。《春秋传》曰:‘齐人来气诸矦。’”
- ↑ 邓宇、施仲源、单宝禄 气功外气的本质:“信息-能量-物质”统一的广义物质波,亚洲医药, 1996
- ↑ 邓宇、单宝禄、施仲源 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和形态,亚洲医药,1996
- ↑ 邓宇、李志超 分形论概述及在中医经络中的应用与前景,经络论坛 1997
- ↑ 邓宇、朱栓立、徐彭 中医与经络基础现代化研究的几个突破口 中医药报1997
- ↑ 邓宇、朱栓立、徐彭 中医基本概念的突破 1997
- ↑ 邓宇、邓海、施仲源 经络实质的现代新探索新认识:分形的经络及壁,气,数理阴阳,细胞联接,基因,胚胎发生,经络造影,系统工程规划新思维 1997
- ↑ 邓宇,朱栓立,徐彭等,中医气的现代实质与气的定量:气集、气元,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3, 16(4)
参考文献[]
- 邓宇等,藏象分形五系统的新英译,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
- 邓宇等,数理阴阳与实质,数理医药学杂志 1999年。
- 邓宇等,阴阳的科学本质及数理化建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年,2:59-61。
- 邓宇等,中医分形集,《数理医药学杂志》,1999年
- 邓宇、朱栓立、徐彭等,经络英文新释译与实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20(8):615 。
- 危北海,“气”在祖国医学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1961年,(3): 31-33
- 罗石标,也谈气[J],中医杂志,1962年,(3): 26-27
- 危北海,答“也谈气”[J],中医杂志,1962年,(3):27-29
- 王唯工,气的乐章:气与经络的科学解释,中医与人体的和谐之舞,大块文化出版社,2009年
ar:تشي ast:Qi ca:Qi cy:Qi da:Qi de:Qi en:Qi eo:Ĉi (koncepto) es:Qì fa:چی fi:Qi fr:Qi (spiritualité) he:צ'י hr:Qi id:Qi it:Ki (filosofia) ja:気 ko:기 (철학) lt:Či (filosofija) ms:Qi nl:Qi (concept) no:Qi (filosofi) pl:Qi (energia życiowa) pt:Ki ru:Ци sh:Qi sr:Чи sv:Qi tr:Çi vi:Khí (triết họ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