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律 维基
Advertisement

嶺南畫派廣東畫家組成的一個畫派,創建於晚清時期,創始人為「二高一陳」,即高劍父高奇峰以及陳樹人,也稱「嶺南三傑」[1]。嶺南畫派為中國傳統國畫中的革命派,以創新為宗旨,主張引進西洋畫法,融合中西繪畫之長,「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創出符合時代精神的創新作品。第二代嶺南畫家以關山月黎雄才趙少昂楊善深為代表,無論在題材與技法上比起「二高一陳」又有新的突破,被譽為當代嶺南畫派的四大畫家[2]嶺南畫派粵劇廣東音樂被稱為「嶺南三秀」。在二十世紀中國畫壇上,嶺南畫派和京津畫派海上畫派三足鼎立,是新派國畫的代表[3]

名稱[ | ]

「嶺南畫派」一詞並非嶺南畫家自封。當時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三人以大膽創新的風格,在畫壇別樹一幟,時人稱他們為「嶺南三傑」,「嶺南畫派」之名也由此得來。而當時高、陳等對「嶺南畫派」之稱號並不滿意,因為它帶有狹窄的地域性,容易被誤解為只是地區性的畫家團體,更沒能體現出吸收海外畫風而發揚國畫的革新理想。高劍父便從未用過「嶺南畫派」這一名稱,而寧可自稱是「折衷派」,取其博採眾長,合於一身之意。

歷史[ | ]

第一代嶺南畫家[ | ]

嶺南畫派之發端,可追溯至清末。鼻祖居巢居廉皆善畫花鳥魚蟲[4]。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早年均師從居廉,但 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和高劍僧都曾留學日本,習日本畫,都是同盟會會員,在藝術上主張「折衷東西方」。學成歸國之後,他們認為國畫不應該再停留在模仿古人的階段,反對「師以臨摹教其徒,父以臨摹教其子」的惡習,主張師法自然,兼容中外,融合中國畫日本畫以及西洋畫的技法,創造出色彩鮮艷明亮,水分飽滿,暈染勻淨的新鮮風格。技法上棄用勾勒法,採用「沒骨法」,以水墨渲染達到西洋畫的光影效果。他們三人的代表作有《東戰場上的烈焰》《松風水月圖》(高劍父)《楓鷹圖軸》(高奇峰)等。

高劍父高奇峰都致力教學,學生眾多。1924年,高劍父在廣州創辦春睡畫院,先後任中山大學南京中央大學教授。抗戰時移居澳門,1946年返廣州創辦南中美術院並出任廣州市立藝術學校校長。高奇峰則於1929年創立天風樓於廣東,學生中著名的有黃少強等「天風七子」。陳樹人有弟子劉春草

第二代嶺南畫家[ | ]

第二代嶺南畫家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開始活躍於畫壇,人數眾多,代表人物為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四人,被稱為當代嶺南畫派四大畫家。比起第一代嶺南畫家,第二代嶺南畫家更注重在重大題材的開拓和時代精神的體現,提出「筆墨當隨時代」、「古為今用,洋為中用」[5],開創出自己的風格。無論在審美意識上和藝術成就上,第二代嶺南畫家都超越了高劍父等第一代嶺南畫家,

技法[ | ]

王禮溥的看法,嶺南畫派在技法上的風格為[6]

  1. 注重留白:嶺南畫派同傳統國畫一樣,在佈局時注重「虛實相生」,「用心於無筆墨處」,是對國畫傳統技法的繼承。
  2. 用筆注重骨法:嶺南畫派筆法變化繁複,在畫面上造成反傳統的效果,以達到氣勢磅礴、氣韻生動的境界。
  3. 畫面賦色艷麗:受到西洋印象派的影響,嶺南畫派注重光的表現,畫面賦色大都十分艷麗,這與強調「蕭條則會筆墨之趣、淡漠則得筆墨之神」[7]的傳統國畫正好相反。
  4. 背景着色渲染:自唐王維提出「畫道之中,水墨為上」[8]的主張後,傳統國畫一直重水墨,舍彩色。嶺南畫派以色彩渲染襯托水墨,是對國畫技法的一種創新。

參見[ | ]

  • 中國畫
  • 高劍父
  • 高奇峰
  • 陳樹人
  • 嶺南畫派紀念館

參考來源[ | ]

  1. 嶺南畫派
  2. 嶺南畫派的代表人物
  3. 嶺南畫派簡介
  4. 居廉先生簡介
  5. 嶺南畫派世紀經典作品展
  6. 王禮溥,嶺南畫派
  7. 清,邵梅臣,《畫耕偶錄》
  8. 唐,王維,《山水訣》:「夫畫道之中,水墨最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外部連結[ | ]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