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朴素五元分形集的普通系统论。
由来[]
六经论五行者,始见于《尚书‧洪范》,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大禹谟》曰:「水火金木土,谷惟修」。其源起于河图、洛书之数。益图书之一六水也,二七火也,三八木也,四九金也,五十土也。在图则左旋而相生,在书则右转而相克也。然土于图书为五十中宫之数,无定位,无专体者也。惟《吕氏春秋》则以土直季夏之月,以顺相生之序。《白虎通》又以土直辰戌丑未之四季而分旺于四时。文王後天图象坤艮二土独居夏秋冬春之交,则以火必得土而后能成金,水必得土而后能生木也。
五行:也可以應用在本體論相關學說,對於某一主題進行本體抽象化(歸納)後之應用。
历史[]
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和《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的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
在战国晚期邹衍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用来说明王朝统治的趋势),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到汉代,董仲舒又把五行赋予道德含义,认为木为仁,火为礼,土为信,金为义,水为智。
现代已经给出了分形五行集,及五行分形集的分数维数的革命化数理化的提升。
生成数[]
《易传·系辞》:“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这里说了十个数,一至五,是五个生数,五个生数各与五合而得六至十,是谓五个成数。
汉代经学家对这十个数有一定的解释。如郑玄说:“《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而五行自水始,火次之,木次之,金次之,土为后。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阳无偶,阴无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地八成木于东与天三并,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十成土于中与天五并。”[1]
相生相剋[]
黑色箭頭指向相生之物,粉紅色箭頭指向剋制之物
- 五行相剋: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
-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中國哲學史上的五行思想類別:综上所述,五行的意義綜合列舉如下:
- 指五種行為原則,疑為荀子所持。
- 指五種物性,如《尚書·洪範》及周子太極圖說所持。
- 指人類生活上的五種必須的物質條件,如《左傳》裏蔡墨所持。
- 為分類學上的五種分類原則,如《呂氏春秋》所持。
- 指藉著陰陽二氣之流動而存在的五種『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黃帝內經》素問所持。
- 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屬及流水。它們的象徵意義分別為生機興發,活動或變化,孕育或培植,禁制與伏藏。此為蕭吉所持。
中醫學之五行[]
中醫學 |
太極圖 |
中醫理論 |
氣 - 陰陽 - 五行 |
臟腑 - 經絡 |
望聞問切 - 辨證論治 |
四氣五味 - 君臣佐使 |
治療方法 |
中藥 - 針灸 - 推拿 |
導引 - 氣功 |
中醫經典 |
黃帝內經 - 神農本草經 |
難經 - 傷寒雜病論 |
基礎學科 |
中醫基礎理論 |
中醫診斷學 |
中藥學 - 方劑學 |
溫病學 - 針灸學 |
中醫史 - 各家學說 |
臨床學科 |
中醫內科 - 中醫外科 |
中醫婦科 - 中醫兒科 |
針灸科 - 骨傷科 |
中醫眼科-中醫耳鼻喉科 |
民間療法 |
推拿 - 刮痧 - 拔罐 |
其它 |
中醫學家列表 |
祝由十三科 - 馬醫科 |
五行在中医里五行有着特殊的含义。
- “木曰曲直”,代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功能,在人体为肝。
- “金曰从革”,代表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在人体为肺。
- “水曰润下”,代表了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的性质,在人体为肾。
- “土曰稼檣”,代表了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在人体为脾。
- “火曰炎上”,代表了温热、向上等性质,在人体为心。
就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可以得知,每一行都有4個作用,分別為「生」「被生」「剋」「被剋」,若假設萬物均歸屬五行, 那代表萬物之間的互動方式可以區分為「生」「被生」「剋」「被剋」四類,若此論點成立,五行將必為五,而不該有四行或六行之說。 古代中醫依此互動方式進行中醫辯症,現代物理學就很少見依此四類互動方式進行研究。
分形集[]
五行是以五为相似单元的分形生成元,无论放大或缩小,并列,类比,都是五行,五味,五色,五金等。故是五元的分形集:五行分形集,有五行分形维数的定量,五行分维=1.4650[2]。
五行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与方位、天干、颜色、神兽等都有密切关系。 [3]
File:Compass rose pale.svg | 水 | File:Compass rose pale.svg | ||
金 | 北 | 木 | ||
西 土 東 | ||||
南 | ||||
火 |
五行 |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
---|---|---|---|---|---|
五材 |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
五色 | 青 | 赤 | 黄 | 白 | 黑 |
五方 | 东 | 南 | 中 | 西 | 北 |
五季 | 春 | 夏 | 长夏 | 秋 | 冬 |
五时 | 平旦 | 日中 | 日西 | 日入 | 夜半 |
五节 | 新年 | 上巳 | 端午 | 七夕 | 重阳 |
五星 | 木星 | 火星 | 土星 | 金星 | 水星 |
五声 | 呼 | 笑 | 歌 | 哭 | 呻 |
五音 | 角 | 徵 | 宫 | 商 | 羽 |
五臟 | 肝 | 心 | 脾 | 肺 | 腎 |
五腑 | 膽 | 小腸 | 胃 | 大腸 | 膀胱 |
五體 | 筋 | 脈 | 肉 | 皮 | 骨 |
五志 | 怒 | 喜 | 思 | 悲 | 恐 |
五指 | 食指 | 中指 | 大拇指 | 無名指 | 小指 |
五官 | 目 | 舌 | 口 | 鼻 | 耳 |
五觉 | 色 | 觸 | 味 | 香 | 聲 |
五液 | 泣 | 汗 | 涎 | 涕 | 唾 |
五味 | 酸 | 苦 | 甘 | 辛 | 鹹 |
五臭 | 膻 | 焦 | 香 | 腥 | 朽 |
五氣 | 筋 | 血 | 肉 | 气 | 骨 |
五榮 | 爪 | 面 | 唇 | 毛 | 髮 |
五兽 | 青龙 | 朱雀 | 黄麟/螣蛇/勾陳 | 白虎 | 玄武 |
五畜 | 犬 | 羊 | 牛 | 鸡 | 猪 |
五蟲 | 鳞蟲 | 羽蟲 | 裸蟲 | 毛蟲 | 介蟲 |
五穀 | 麥 | 黍 | 禾 | 米 | 豆 |
五果 | 李 | 杏 | 枣 | 桃 | 栗 |
五菜 | 韭 | 薤 | 葵 | 葱 | 藿 |
五常 | 仁 | 禮 | 信 | 義 | 智 |
五政 | 宽 | 明 | 恭 | 力 | 静 |
五恶 | 风 | 热 | 湿 | 燥 | 寒 |
五化 | 生 | 长 | 化 | 收 | 藏 |
五祀 | 户 | 灶 | 霤 | 门 | 井 |
天干 | 甲·乙 | 丙·丁 | 戊·己 | 庚·辛 | 壬·癸 |
地支 | 寅·卯 | 巳·午 | 辰·未·戌·丑 | 申·酉 | 亥·子 |
参看[]
- 太極
- 四象
- 八卦
- 四元素说
- 佛教四大元素
注释[]
参考文献[]
- 邓宇 等,中医分形集,数理医药学杂志.
外部連結[]
ca:Cinc processos (Wuxing) cs:Pět prvků de:Fünf-Elemente-Lehre en:Wu Xing es:Wu Xing et:Viie elemendi õpetus fi:Viisi elementtiä fr:Wuxing (cosmologie) gan:五行 he:חמשת היסודות hu:Öt elem (kínai) it:Wu Xing ja:五行思想 ko:오행 lt:Wuxing mk:Петте елементи (кинеска филозофија) ms:Wu Xing nl:Wu Xing no:De fem elementene pl:Wu xing pt:Cinco elementos (filosofia chinesa) ru:У-син sl:Pet elementov (Wu xing) sv:De fem elementen (wu xing) tr:Beş element vi:Ngũ hành zh-classical:陰陽五行 zh-yue:五行